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钱学森2005年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18年,已年届96岁的杨振宁在参加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的活动中也提出:“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他还接连抛出了3个问题:“第一,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为何存在这样的现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三,这个问题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们进行研究?这三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钱学森提出问题有十多年了,寻找答案的专家学者很多,但答案莫衷一是。对杨教授后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有“、”有“、”是“分别作简单回答。而”为何存在这样的现象“一问,则是目前让学界很犯难的问题。
山有山脉,水有水道。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轨迹。我们不妨回溯下杰出英才的产生过程:杰出英才——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和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以及以创新为基本标志的学术理论积淀——工作实践中有创新的理念与追求,有可能出创新成果的知识与实践积累,有提供创新的平台与经济条件——在高等院校的本科或硕士或博士阶段有创新的意志与专业及专题取向——中学阶段有能得到扬善的特长和较好的学习环境,有着与创新特别关联的学法与学习习惯——小学有能给创新下打下基础且受到鼓励和培养的个性爱好——幼儿阶段有着受到呵护的兴趣。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创新型杰出人才的产生首先与“个人天赋”、“学校培养”、“社会鼓励”相关。二、学校涵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部学习过程而不是仅指大学或中小学,或幼儿园。三、学校因素除了人才观念、教育理念之外,学法选择特别重要。在现行教育常态下建立同时兼顾有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式又非常关键。四、在学法上,探究、质疑、求异型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是最能产生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杰出创新型人才属于杰出优秀人才,但不等于后者的全部。前者立志于开创未来,后者大都着眼于强大眼前。二者并行不悖,都很重要。诺贝尔奖是以创新为着眼点的奖项。一个国家越发达,则越需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并非易事,对二者的培养既有共同的路径又有不同的途径。创新型人才是自我奋斗与国家着力培养的集合,前者对世界各色人种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后者却决定于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否以及决策和操作的科学与否;三、一定得以课标、课程、教材、教学、考试等系列教育实施是为一定的教育目标服务的。当一个国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时,其与以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的教育实施是不同的,与培养应用型人才兼顾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实施也是有别的。
正因为如此,有发达国家能培养更多的诺贝尔获奖者,但基础教育却受到很多诟病。进而你又不得不承认,在人才的队伍里,创新型人才可能走在最前面。而我国向来就对已形成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多着眼于教育公平的考试模式特别青睐且有着达到极致的追求和能力,因此几十年来各类优秀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济济,而钱学森所期盼的创新型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却不多见。所以,这里首先有个国家对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
据报道,英国vouchercloud门户网站编制了一份“全球最聪明国家与地区”榜单,排名基于三大因素——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人口平均智商以及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分别代表一个国家国民过去、现在、未来一代的智力,其中中国被排在第三位。美国排在了中国后面第四名,主要依据是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全球第一,达368人,但美国人均智商仅排第28位、小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只有第13名。应该说,此数据对中美两国的人才培养现状从另一个角度作了很直观的分析和解释。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国情既需要不断培养大量各种类型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又需要培养能引领发展、保持领先的创新型人才。于是,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
到目前为止,已行的国家教育根据中国的发展速度看,应可判断基本符合眼前的中国国情,但下一步就不一定了,就可能跟不上了。
同是杨振宁先生,2006年我当场听过他在广州曾经说:“中国现在的任务还是快速脱贫。因此,像美国比尔·盖茨和日本任天堂式的创新是中国所需要的,拿一二个诺贝尔奖并没有什么大用处。”国家发展很快,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先生终于感悟到了国家需要一流人才的迫切性,对原来的说法有了调整。
这个问题已经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有志又有识之士的重视。教育高层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第10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甚至提出“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事虽打了雷却雨点不大,但毕竟已经进入决策者的思考之中。
西湖大学创建了,这所在世界上备受尊崇的、立足中国大地而又充满中国特色的高等学府,誓言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志在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为世界文明作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西湖大学有这样的宏伟目标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期待着西湖大学能慎始善终,能说大话做大事,能一诺千金,说一不二。倘若西湖大学能始终如一坚持这一誓言,这是继南方科技大学后给人一种更加清晰且更可期待的事情。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设立“科学探索奖”10亿元人民币,每年将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九大领域,遴选出5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每年获得6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此工程至今不知进展如何,若能一如既往,将一定能鼓励年轻人走进科学技术的领域,去探索未来和更远的世界。
我们上上下下都期待着杰出人才的出现,对于可能出现的时间,有专家“离诺贝尔奖很远”的悲观,有学者“10年后诺贝尔奖在中国出现将成常态”(注:语出2013年)的自信,有知名人士“不能太着急”的沉稳。真的很难预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我们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追求,只要上层正确决策,下层同心协力,上述个案也能成为国家有意而为之的系统工程,我们就会更快的接近目标。
(作者:周华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威尼斯7798cc的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威尼斯7798cc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关注
升小工具
升初工具
中考工具
中考资源
精彩推荐